619 安排-《大明圣皇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而正是太学,让徐光启看到了一些新的希望。

    天下官制要大概,官员的位置要增加,这是一个趋势,在皇帝的推动下,已经不可更改,但当官人员的大量缺口,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,在初期,可以将吏员提拔,用他们来顶上去。

    但却不是长久之计,现在可以做,那是因为以前积累了很多有经验,有能力的吏员,但是当体制改革展开后,这些吏员势必无法补充消耗,不是所有的吏员都能当官的,再加上生老病死以及弹劾、捉拿等事情,目前的吏员数量维持不了多久。

    前面的十来年或许能维持,但后面是绝对不行了,而光靠科举每年取的那点人,根本满足不了需求。

    至于扩大取士的数量,徐光启本身也不愿意,虽然进士中出过很多英才,但这些人,很多真的不是当官的料子,没有底下的吏员,他们做事都做不成,而老的吏员成了官员,新的未成长起来,又遇上毫无经验的进士官员,这种情况简直就是灾难。

    到时候内阁啥也不要做了,光为他们擦屁股得了。

    因此,太学模式进入了徐光启的眼中。

    既然进士不是当官的料,那就自己培养,让他们学习当官用得上的东西,民生、法律、经济、农业、地理等等一些列的知识。

    当一个人各种各样的知识丰富起来,那么面对问题的时候,就会有解决的方法。

    太学试这么教那些举人的,那么也可以教其他的举人,乃至秀才。

    至于其他人的非议,说怎么不学圣人经典,嘿嘿,这是朝廷设立的学校,想教什么就教什么。

    当然,也不是不学,只是儒家经典只是其中之一罢了,其他的也要学,就如唐朝时的开科取士一般,除了进士科,明经、明算也是要取的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